“种子门票”相伴 越来越多逝者通过生态葬回归自然
04-01 17:35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清明细雨鲜花相伴。4月1日上午,在重庆崇兴生命纪念园民心园可降解生态葬墓区,在经过默哀、供果、敬酒、献花等仪式后,在悠扬的古筝声中,家属们手持象征生命延续的“种子门票”,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将逝者安放于公益安葬墓区。每一张“种子门票”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寓意着逝者的精神将在新的生命中延续。

为弘扬“厚养礼葬”传统美德,倡导绿色生态殡葬理念,市石桥铺殡仪馆在清明节前举行第六届“清风寄远·明礼敬亲”公益安葬活动,旨在普及绿色殡葬知识,推广节地生态葬式,倡导文明祭扫,让清明节不仅成为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成为传承绿色文明理念的重要契机。

活动现场,共有27位逝者的家属怀着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自愿参与了这场以“清风寄远·明礼敬亲”为主题的集中安葬活动。安葬仪式上,家属们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真挚的哀思。古筝的悠扬旋律为这场告别仪式增添了一份人文关怀和艺术氛围,让哀思在音乐中得到抚慰,让告别在诗意中升华。

“选择生态安葬是响应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回馈。”一位参与家属表示,“这样的仪式既庄重又温馨,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

本次活动是市石桥铺殡仪馆连续第六年举办公益安葬,累计已有200余位逝者通过这种方式回归自然。负责人表示,该馆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理念,为市民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殡葬服务选择,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还能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推动殡葬事业的绿色发展。

近日,我市多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3月28日,西郊福寿园“时光印记展览馆”正式开馆,这是重庆市首个以“生命教育+红十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纪念场馆。展览馆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通过时光纪念展的形式,生动展现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展览馆又以普通百姓的真实人生为核心,采用图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多维叙事方式,生动还原平凡人的不凡人生,让参观的市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