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融“五篇大文章”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4-22 19:30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4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海滨介绍我市今年一季度金融支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有关情况;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副局长温江勇;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谭彬围绕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重庆一季度贷款余额达6.12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达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这也是近三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魏海滨说,该行全面贯彻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我市按照“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的要求,投放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资金349亿元,带动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翻番;与此同时,支持企业在各类市场发行债券超745亿元,同比增长3.6%。在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733.8亿元,同比多增532.3亿元。

我市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的联动,抓实政银企融资对接,推动辖区信贷投向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末,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10.3%、15.5%;科技贷款余额7521.2亿元,同比增长8.8%;绿色贷款超过9600亿元,是2019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之初的5.4倍;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政策举措,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300亿元,同比增长9.3%。

此外,我市不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展转型金融试点。魏海滨介绍,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绿色转型贷款逾50亿元,支持154家企业开展转型活动,实现年减碳量超300万吨。

该行力争上半年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750亿元,不断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民营小微、消费和文旅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我市将以申创“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如何把高碳的经济活动转化为低碳的经济活动

魏海滨表示,和绿色金融比较起来,转型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把高碳的经济活动转化为低碳的经济活动。重庆正在深化推进转型金融改革,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长江沿线工业园区低碳技改、农业绿色转型活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长江大保护领域创设“转型挂钩贷款”,对重点化工园区企业实施碳排放动态定价,达标企业可享10—60个基点(BP)利率优惠。在乡村振兴领域探索构建“农业转型+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融合机制,比如,万州区某生猪养殖企业通过转型贷款,建设固体粪污加工利用设施,实现污染物减排3万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万元。

在聚焦农业转型方面,该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重庆金融监管局印发《全市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转型金融推进会,以万州生猪养殖、江津农副食品加工、长寿生态渔业、巫山脆李种植四大产业作为重点,强化金融创新支持、产业部门协同、龙头企业引领等多维联动,合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转型金融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另外,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系统,与重庆市碳账户系统互联互通,例如,该行指导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根据企业转型需求,发放“碳减排量+能效提升率”可持续双挂钩贷款1000万元,“越绿色越优惠”,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互促。

外汇管理如何服务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

温江勇说,通过积极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截至2025年3月末,已累计便利科创企业融资9677万美元。帮助渝北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将可借用外债额度从之前的57万美元扩大到1000万美元,助力该企业在今年3月共借入1.7亿日元外债(折合120万美元),有效缓解了其资金需求。

我市运用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政策,便利企业贸易外汇资金收付,累计支持350家优质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在支持企业汇率避险方面,今年1—3月,全市外汇衍生业务签约29.3亿美元,支持企业174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76.4%。在以数智赋能丰富数字金融场景方面,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服务1800余家企业融资结算596亿美元。推广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累计便利资金线上结算超10亿美元。

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创金融先行先试有成效

高久鹏说,作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全面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4年末,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之一。另外落户全国首只双城经济圈基金、重庆首家双城信用增进公司,引入重庆唯一的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正高标准建设金凤城市中心,持续吸引区域性总部、股权投资机构等项目入驻。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投放全市首笔绿色金融“双城贷”和数字资产质押贷款,新增助企融资10多亿元。

制定支持西部创投中心发展支持措施,从“募、投、管、退”环节给予全方位支持,比如: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基金管理企业最高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对创投风投机构投资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失败的,给予最高50%(最多不超过500万元)的风险补偿。此外,不断壮大耐心资本,建立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关键技术领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谭彬说,农商行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全行的重点战略之一,截至2025年3月末,我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975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全市占比超过25%,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该行专门设立科技金融部和全行首家科技专营支行——江津双福科技支行,截至3月末,该科技支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50%。截至3月末,农商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327亿元,贷款余额、服务客户数均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截至3月末,该行助力全市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另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创新贷款“绿色通道”,对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利率最多下调100个基点。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