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争“先”① | 快速壮大的“链”,不断结出“爆品”的果
04-25 17:19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张浩
编前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4月再次视察重庆时,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今天起,围绕重庆“先进制造业”,上游财经将以“重庆争‘先’”为主题,聚焦重庆制造业的“链”、“智”、“绿”,推出系列评论,阐释重庆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变革与发展。
重庆赛力斯问界M8在3月6日开启预订,6小时小订超2.1万台;4月15日,小订总量达14万台,创鸿蒙智行新纪录;4月16日正式上市后1小时,大定突破2万台。这是继问界M9之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又一现象级产品。
而重庆的另一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阿维塔,3月27日开启预售,26小时就突破20,117台,创下同价位新能源轿车预售纪录。
两款车,一问世即爆品,为什么?
除了企业的创新力与产品力,爆品离不开的另一重要支撑,则是“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不断壮大的“链”。
多链共生结出爆品果实
传统制造企业,多以“单链独舞”为主,即链主企业依赖单一核心资源或单一原材料、技术或市场渠道构建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仅依赖单一链条传递价值,缺乏多维度协同。例如传统汽车制造商仅聚焦整车制造,忽视与芯片、软件等上下游的深度整合。这样的“单链”产业形态,往往会“大而不强”。
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正在从“单链突破”跃进到“多链共生”。
从纵向看,重塑了产业链分工。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形成了“整车制造-三电系统-智能网联”垂直整合体系。例如,赛力斯与华为共建的超级工厂,通过华为提供的星闪通信技术和赛力斯自研电驱平台,实现能耗降低12%、自动化率达到95%。这种“车企主导制造、科技企业赋能技术”的模式,使本地配套率从45%提升至70%。同时,这种纵向“链接”,更是直接推动了产品力的大幅度提升,所以M9、M8一经推出,立即成为爆品。
可以说,这,就是产业链重塑之后的果实。
从横向看,构建起了产业协同生态。在电子信息领域,西永微电园通过引入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等项目,形成存储芯片与功率半导体双高地,2024年功率半导体产能跃居全国前三。同时,软件信息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忽米网搭建的“产业大脑”已接入1.2万家企业,推动产业链效率提升20%。这种“整零协同”与“跨链融合”极大促进了产业的协同。
生态重构激活创新要素
事实上,多链共生只是结果。产业链的壮大,还需要通过创新生态、数字生态、绿色生态的三维重构,才能持续地从原点注入新动能,规避“要素堆砌”式产业链的低效与脆弱。
重构创新生态,通过“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创新转化路径,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
据最新数据,《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已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大科研平台94个,36个产业研究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超2000项,孵化企业633家。例如,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研发的载人氢动力eVTOL方案,通过氢能系统实现6小时续航,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重构数字生态,则重塑了生产方式。截至2024年末,重庆通过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新增智能工厂39个、数字化车间138个,全市累计建成183个智能工厂、1096个数字化车间。宗申动力甚至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加工参数自动匹配,生产效率提升30%。在明月湖科创基地,3D打印技术将运动鞋研发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3个月,推动了消费级产品向高端定制升级。
在创新与数字生态的基础上,当然不能少了绿色生态,可以说,绿色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重庆通过“绿色制造三级贯通”,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各项数据年均增量连续3年实现西部领先,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在綦江,铝加工产业通过质量追溯平台,不良率下降了40%;再升科技研发的环保材料使医疗行业能耗降低25%。
“绿色”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价值跃迁实现能级跨越
通过链式整合与产业链生态重构,重庆的产业价值跃升已开启能级跨越之旅。
2024年,对重庆汽车产业来说,是跨越式的一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单车均价突破23.6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达48.3%。问界M9连续11个月成为50万元以上销冠,阿维塔07增程版单月交付破万。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重庆通过产业链的蜕变,帮助产品走向了高端化之路。
不仅如此,产业生态的重构,还帮助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业态。例如,忽米网的汽摩产业大脑提供供应链金融、产能共享服务,年撮合交易额超50亿元;仙桃数据谷的工业软件企业开发出智能排产系统,帮助制造业客户降低库存成本30%。
更重要的是,通过价值跃升,重庆正从传统制造基地蜕变为产业生态策源地。因此,重庆“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目标中的“先”,不仅成为了产业新动能,也在构建着城市新未来。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