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中午,家住大渡口的向崇庆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大家鼓励”。当天,朋友们举行了一个聚会,背景板上写着“热烈欢迎见义勇为英雄向崇庆戴勤路凯旋归来。”4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第一届见义勇为基金会第一次表彰大会上,戴勤路和向崇庆因为去年夏天的一次“高原救援行动”,获得该地区“2024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接受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向崇庆说,“真没想到会得这个奖,所以去年自驾归来我对谁都没有说起过。”
荒原上一截拖车绳让他将朋友的车拉出泥沼2024年8月,戴勤路和向崇庆带着家人共赴高原采风,准备穿越羌塘无人区从西藏前往新疆。戴勤路常年穿梭于川藏线,经验丰富,出发前他在后备箱塞满氧气瓶和方便面,反复检查油箱和轮胎。
向崇庆的车是一辆3.0T的柴油版越野车,8月9日中午,戴勤路的车先出发,两车相距大约七八公里。下午1点左右,戴勤路的车因为打滑陷入泥沼,“高原上有很多盐泥地,在阳光下看起来白花花的,以为很坚硬,但一不小心就容易陷进去。”
向崇庆准备拉车时遇到一点小麻烦,因为找不到拖车绳,他们想向过路车辆求援,但是无人区公路上过路的车很少。“我们在公路周边寻找了四五十分钟运气还好,找到一截被废弃的拖车绳。”向崇庆说,给拖车绳打结也是一个技术活,两家人忙乎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将戴勤路陷在泥沼的车拖回安全地带。
就在他们准备重新出发时,一名摩托车友突然来到他们车旁,请求救援。
为观看美景运油的车深陷泥沼不能动弹原来,这名摩友和他另外1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摩友同样准备在当天穿越近800公里的无人区时,负责为17辆摩托车运油的都市型SUV在美马措湖附近也陷入泥沼了。当时,摩友们和司机为了看到更好的风景离开国道1000多米远,关键是附近完全没有信号,国道上过往的车辆根本看不到他们。
来到救援现场,向崇庆和戴勤路看到,被困车辆底盘完全贴地,四个车轮深陷不断渗水的沼泽,如果不是底盘被泥沼托住,肯定车身都会下陷。这个地方海拔超过5000米,当时已接近傍晚,体感温度很低,夜晚气温将骤降至零下10多度,信号全无、补给全无、生活配套全无,而且可能遭遇到野生动物的袭击。
“他们的摩托车加满一箱油只能跑三四百公里,过无人区至少得到加一到两次油,没有油粒保障车,所有摩友们都将被困在这里。”向崇庆说,幸好当天中午出发时他加满了油,但也仅够跑出无人区,如果救援时间过长,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车能跑出无人区。“但是,他们是一群人如果受困肯定走不了,我们冒险也要试一下。”
长达3小时的救援让17名摩友的“口粮”稳了戴勤路和向崇庆观察现场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一辆车在外围留守,另一辆马力强劲的越野车前往被困车辆附近实施拖拽。然而,当向崇庆刚接近目标区域时,车轮便陷入进去。虽下陷程度不深,但在众人合力之下,才将受困车辆从泥沼中推出。

首次尝试遇挫后,向崇庆并未气馁,二次进发时,越野车沿着新规划的路径稳健前行,终于成功抵近被困车辆。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即便完成近距离对接,仅凭车辆牵引力仍难以将被困车拖离险境。

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加入了救援队伍。有人搬来石块填充坑洼路面以构建着力点,有人徒手刨挖深陷沼泽的越野车轮胎,还有人负责将拖车绳打牢固定。经过长达3小时的努力,终于在夜幕降临前,被困车辆成功脱困。那一刻,众人欢呼雀跃,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好在这里入夜比较晚。”
当被救者递上酬金时,向崇庆和戴勤路摆手谢绝了,最后,摩友们往他们的车里扔进两包烟。到了信号方便的地方,摩友们讲述了他们被救的惊险故事,感谢这两位热心的重庆司机。
克服“油表焦虑”高原长途自驾最好结伴而行戴勤路是大渡口区人大代表、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副秘书长,向崇庆是山宗艺术学校校长、大渡口区新专联副会长,去年自驾返渝后,他们就投入各自的工作,渐渐地忘了这件事,直到4月初接到获奖电话。

在高海拔地区自驾游,油料保障是关键,因为无人区没有加油站,一定要根据路程和加油站点规划好自己的行程并适当留有余地,防止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无法加油。高原地区地广人稀,有些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到高海拔地区自驾,驾驶人一定要针对性学习高原地区的驾车技巧。此外,在高原地区自驾游时要特别注意,路况不熟不要误入;车辆需配备好铁锹、拖车绳等救援工具,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一部卫星电话进行应急。另外,最好多辆车结伴而行,遇到意外情况可以互相照应,一切以安全为重。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