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五月的重庆,三角梅如约绽放,将山城装点成一片热烈的红色海洋。

最近,市民如果乘车经过两江新区金渝大道汽博中心附近、盛兴大道环山隧道至重庆园博园沿线、江北区海尔路、渝涪高速唐家沱立交至东环再到人和立交一线,随处可见三角梅花成片开放,“花瀑”近在咫尺。
三角梅是重庆立体绿化的主力品种 作为“花中劳模”,三角梅凭借其长达8-10个月的花期和向阳而生的特性,成为重庆城市景观的主角之一。

在前几年我市绿化美化边坡崖壁时,三角梅成为主力品种之一,在渝中区鹅岭车站、嘉华隧道护坡、九龙坡廉蕴公园等地,以及万州滨江大道沿线,三角梅规模空前,形成壮丽“花瀑”,吸引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成为城市生态与人文交融的亮丽名片。

三角梅原产南美洲,因其耐旱、喜光、花期长的特性,成为重庆立体绿化的优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重庆光照充足、气候湿润,通过定期修剪和控水技术,可激发三角梅多次开花,实现“低维护、高效益”。
中心城区最早的三角梅“花瀑”景观位于轨道袁家岗站旁,此后在大渡口区,三角梅成为隔离带主力品种之一,并在中华美德公园等地广泛种植。
最近几年,两江新区以多条主干道为载体,打造了多条“三角梅大道”。在金渝大道、盛兴大道等主干道沿线,三角梅沿边坡、堡坎倾泻而下,形成连绵数公里的“空中花带”,如今,市民游客来到重庆园博园主入口两侧,可以用仿古建筑为背景,拍出三角梅与之同框的“大片”。

在轨道交通悦来站2号口外,紫红色三角梅从石墙垂落,与绿植交相辉映,宛如“绿野仙踪”。一旁的悦来会展公园内,花丛点缀草坪,与国博中心现代建筑形成对比,展现“城市会客厅”的生态魅力。 在金山意库楼栋间的三角梅竞相绽放,将艺术园区装点成“花廊”,而附近的金渝大道一线,则是最适合市民游客打卡的理想观赏地。

在江北海尔路与北滨路,树状三角梅沿步道伸展,形成花球、花柱等立体景观,市民漫步时可以惊喜地体验到“转角遇花”的意境。

在金科太阳海岸等地,可以同时欣赏到紫红与大红两色相间的三角梅花丛,一些居民家阳台种植的三角梅则则在楼宇间形成“花线”,格外吸引邻居们的目光。
万州滨江大道百万株花带映衬平湖之美 经过十多年的时光,万州打造了长江畔最长的“红色丝带”,自2014年启动滨江环湖花带工程以来,万州在南北滨江路外侧种植了超百万株三角梅。如今,近10公里的花带沿长江护堤蜿蜒,红色与紫色花朵交织,与碧水、城市天际线相映,形成“平湖花环”的壮丽景观,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漫步滨江路拍摄三角梅。

家住重庆三峡学院百安坝校区附近的市民刘胜友经常带上家人到江边赏花,他说,“万州的三角梅花期长、规模大,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万州结合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平湖景观,通过精细化管护提升绿地品质,未来计划对多个滨江节点进一步优化,推动“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愿景,让平湖万州更出彩。
三角梅景观不仅美化环境,更带动文旅经济。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万州滨江路因“花瀑”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周边游客,促进餐饮、摄影等消费。
通勤路上的“治愈风景”提升市民幸福感 内环快速路人和段边坡上,三角梅密集绽放,驾车经过时,满眼火红掠过,成为通勤路上的“治愈风景”。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增绿添园”行动中,我市将推广三角梅种植,结合智慧园林系统实现精准养护,并探索“花经济+”模式,如开发文创产品、举办花季旅游节等,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在2024年“山城飞花令”专题活动中,三角梅被列为代表花卉,彰显重庆的生态活力。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居民心理健康指数提升5%。三角梅的大规模种植,正悄然提升市民幸福感。

一城花开,满城诗意。从中心城区的立体花廊到万州滨江的平湖花环,三角梅以其炽烈的色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三角梅的“坚韧不拔”花语与重庆“山城精神”契合,成为城市文化符号。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