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手工作品受热捧登上集市“C位” 渝中区解放碑、戴家巷、长江索道、鲁祖庙等知名景点将定期举办公益助残集市
05-16 13:22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杨新宇
非遗鲤鱼灯、漆扇、马赛克垫杯、茉莉花手串……5月16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一场主题为“我的手作,你的微笑”公益助残集市在渝中区戴家巷传统风貌街区举行。现场,残疾人朋友制作的手工作品登上集市“C位”,受到现场许多市民和游客的热捧。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抢购这些颇具“特色”的手工作品,让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信心倍增。

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了帮助残疾人增强信心、获取收入、体现价值,在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党工委、渝中区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指导下,解放碑街道牵手社工携手“渝馨家园”助残志愿者,特地举办了这场公益助残集市,激发辖区残疾人内生动力,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解放碑街道罗汉寺、民生路、大井巷等9个社区的30多名残疾人代表,分为6个小组,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负责6个爱心义卖摊档的手工作品现场制作、展示、销售,成为集市上最耀眼的“明星”,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摊档前驻足,饶有兴趣地围观他们的巧手制作。

“我的腿脚虽然不方便,但丝毫不影响我向游客介绍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非遗鲤鱼灯,经过我的现场讲解和介绍,短短1个小时就卖出去7、8个鲤鱼灯,搞得我们组负责现场制作的‘小伙伴’忙都忙不赢……”来自罗汉寺的霍玉兰孃孃拄着拐杖十分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患有肢体残疾,因为行动不便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自从她参加了街道开展的“渝馨家园”公益助残项目后,在牵手社工和助残志愿者的疏导和帮助下,经常参加各种聚会交流和公益活动,自己感觉心情越来越开朗,也喜欢和大家交流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除了非遗鲤鱼灯之外,现场还有传统漆扇DIY,马赛克垫杯拼贴,激光雕刻冰箱贴、钥匙扣,重庆热门景点明信片手工套色彩印,茉莉花手串制作等现场手作展示、义卖,无一不充分反映出残疾人朋友的心灵手巧和自立自强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放碑街道牵手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会负责人邹家明介绍,解放碑街道辖区有1296位残疾人,其中50%以上的残疾人士具有自主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自强的意愿。为了帮助这些残疾人群创业增收,提升生活的自信心与幸福感。解放碑街道牵手社工通过“渝馨家园”助残公益项目,聘请非遗传承人、社区手作达人、爱心公益人士共同搭建起“文旅纪念品手作、手办”手工艺制作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技能和增收渠道,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探索一举多赢的扶残助残新路。

邹家明还介绍,解放碑是渝中母城的核心区,辖区有解放碑步行街、戴家巷、长江索道、鲁祖庙、小什字妙街、国泰艺术广场等全国知名的热门景点,近年来随着渝中区文旅产业的飞速发展,前来打卡游览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结合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扶残助残的创新探索,解放碑街道牵手社工链接文旅和社会资源,定期在辖区知名热门景点举办公益助残集市,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创业增收、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解放碑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尊重。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到助残工作当中,大力为残障人士创造自立自强、创业增收,积极融入社会的适宜环境。深化探索品牌化、系列化助残道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助残靓丽名片。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陈宣兵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刘涛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