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投入运营 巴南站、南川北站、水江西站、彭水西站同步投用
06-27 20:29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正式投入运营。渝厦高铁重黔段开通运营后,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巴南站、南川北站、水江西站、彭水西站同步投入使用;它将联通现有黔常段、常益长高铁,构建成渝湘三地新通道。渝东南地区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

融入当地人文特色 车站设计彰显美感

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自重庆站引出,途经渝中、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等区县,止于重庆市黔江区,正线全长269.5km。本次通车为重庆东至黔江段,沿线设新建重庆东站、巴南站、南川北站、水江西站、武隆南站、彭水西站,改建黔江站。巴南站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距重庆主城区约30 公里,车场规模2台4线(含正线),站房形式为桥式站房,进站厅设于线侧下,候车厅设于桥下,车站建筑面积5999.65㎡,最高聚集人数为600人。

据承建方负责人介绍,巴南站设计理念深度融合了巴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整体设计思路以巴南温泉、云篆山为设计主旨,对巴南景色进行抽象化的演绎,形成大气舒展,简洁纯净的现代造型。其深化设计灵感源自巴南地区巍峨壮丽的圣灯山,采用传统水墨技法融合青绿色彩呈现“山灵水秀”的意境,画面以层叠峰峦为主体,勾勒圣灯山险峻奇石与苍劲松柏,墨色浓淡交织凸显山体肌理;青绿色点染林麓呼应巴南生态翠意,隐喻巴南在自然守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平衡之美。

南川北站位于南川区东城街道,紧邻工业园,距离金佛山旅游风景区约15公里,车场规模2台6线,站房形式为线侧下式,车站建筑面积7952.21㎡,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人。

据了解,南川北站站房立面整体营造出弧形的山洞形象,体现出南川金佛山洞天佛国的地域文化特点,垂直落下的幕墙好似陡峭的山崖,呼应出“ 巴蜀第一名山 ”的形象。其深化设计以南川地域特色“金佛荡竹海,千山映杜鹃”为核心理念,候车大厅四周立柱顶部逐层缩小,恰似金佛山特产方竹笋笋尖;天花板中心以杜鹃花为元素的UV转印冲孔铝板为点缀,将金佛山世界干年野生古杜鹃融入其中,周边选用条板,拉网板和冲孔板为主,从各个角度展示出不同的通透度,仿佛金佛山层层缭绕的云雾。

水江西站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黄泥村,紧邻水江镇城区,车场规模为2台4线,站房形式为线侧平式,结构局部地下1层,地上2层,车站建筑面积2999.96㎡,最高聚集人数为400人。

记者了解到,水江西站以“水江筑铝,工业重域”为造型立意,站房立面大面积采用简洁且富有光泽质感的铝板,揭示了水江工业发展的微小拼图,既展现了建筑的个性又强化了城市的特色标识,使整体营造出富有现代感、金属感的形象,呼应当地矿产丰富,工业发达的特点。其深化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农业文化和工业特色,候车大厅吊顶采用原混凝土结构上做仿清水漆,整体风格简单清爽,不但使空间立体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再加上外露结构梁的纵横交错,和水江镇农业梯田的错落有致相呼应,体现当地的梯田文化;墙面采用12mm厚瓦楞板,板面上图案以水为设计肌理,以工业、岩石、植物为设计元素,进一步彰显了“水江筑铝·工业重域”的主题,展现出这座工业重镇的独特气质与发展活力。

彭水西站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邵庆街道,距离彭水城区直线距离6公里,车场规模为2台4线(含正线),站房形式为,结构地下1层,地上2层,车站建筑面积11996.00m ㎡,最高聚集人数为1500人。

彭水西站的设计灵感汲取自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完美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既具地域特色又不失时代感的独特空间。其深化设计进一步凸显了当地苗族文化,进站大厅延续站房建筑的折线造型,同时融入苗族建筑干栏式房屋的元素,以庄重对称的空间形制演绎其大气、轻盈、又不乏民族的气息,辅以留白的意蕴与“牛”图腾符号的提炼,来诠释对苗文化的传承、转译与再造;4根桥墩柱将苗医、苗舞、苗城、苗绣等文化元素通过铝板丝网印刷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在旅客眼前;站房后侧墙绘以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为基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展现了彭水的山水风光与城市建筑。画面中,远山近水、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同时,金色的点缀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得整个墙绘既具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

新科技助力智能建造新实践

创新科技,智领未来,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准确把握智能建造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新思路、应用新设备,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增强安全性以及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助力项目生产实践。

2024年2月,由中铁建工集团建筑工程研究院研发的“高铁雨棚智能建造台车”在南川北站成功应用,这不仅极大减少了人工、周转材料成本和安全隐患,提升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也标志着中铁建工集团在铁路施工建造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年,5月29日,渝黔铁路公司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站房施工观摩会在南川北站成功举办;6月1日中铁建工集团站台雨棚台车观摩交流会在巴南站成功举办。此外,2024年9月6日“雨棚台车”成功获得铁路清水混凝土雨棚智能建造台车研制及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2025年1月分别荣获中铁建工集团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国中铁第四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施工团队还成功应用智能建造管控平台、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智能化标养室等对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时监控各类资源消耗情况,实施动态调整和优化,确保资源高效利用。采用AI广播系统、太阳能AI语音牌,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有效减少电力消耗。使用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节省电费开支,减少碳排放。

到武陵之春,从武陵山区到时尚都市,中铁建工以匠心打造一座座精品站房,让钢筋水泥化身城市名片,在时空经纬中勾勒出交通强国的壮美画卷。中铁建工继续发扬优良作风,以匠心筑梦的坚守与开拓创新的魄力,锻造卓越品牌,在时代征程中书写更多精品站房的辉煌篇章。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