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抓发展 | 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一月一链 益企畅融”活动为企业融资上亿元
07-10 12:37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7月8日,重庆市“一月一链,益企畅融”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活动走进江津区,本场活动既是“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系列活动之一,活动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促成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7家企业达成融资意向,融资金额超1亿元。

活动现场,渝真味食品、鑫星宏实业、盛和泰酒业等32家企业,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重庆农商行、华夏银行6家金融机构参加活动。金融机构围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融资需求,通过“政策解读+产品推介+对接交流”的形式,为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有效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江津区凯灵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加速加工屠宰家畜、家禽业务智能化转型,急需扩大生产车间、推进设备更新。本次活动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接了招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的融资服务方案,更了解到应急转贷、技改专项贷等金融支持政策,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
 
江津是我市美食之乡,目前,该区已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华老字号3个,重庆老字号14个。传统技艺传承成效显著,拥有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等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江津花椒、江津枳壳等7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培育成果丰硕,江记酒庄、真不赖食品等8家企业的13个特色品牌入选《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2025年版)》。“江津米花糖”“梅见”被评为“渝伴礼·重庆味道”TOP10品牌。
 
江津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和先锋食品加工中小企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统筹推进食农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截至2024年,全区共培育食农产业规上企业68家。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市级绿色工厂2个;建成市级智能工厂4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5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个、科技型企业37个;累计认定市级研发平台8个。先锋镇食品加工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62.85亩(原先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用地550亩、原食品特色产业园712.85亩),重点发展调味品制造、休闲食品制造与农副产品加工,巩固发展家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由江津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截至目前,集聚区已签约入驻企业41家,建成投产31家(其中食品企业15家),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专利技术80项。其中食品规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针对花椒、粮油等特色产业,江津区相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富硒贷”“食惠贷”等金融产品,盘活存量资产。围绕现有链主企业需求,引进关联性强的配套企业,补齐产业短板,培育新质生产力。尤其是针对江津花椒产量大、精深加工不足的问题,积极引进提取物加工企业,增加花椒附加值,延长花椒产业链。

本次活动由市经济信息委指导,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江津区经信委、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主办,采用事前“精准画像”、事中“反向路演”、事后“持续跟踪”的全流程精准对接模式进行。市经信委融资服务处表示,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持续开展“一月一链”融资促进活动,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推进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杨圣泉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