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抓发展|创新引领补链强链  我市多个开发区交出“高分报表”
08-13 19:14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创新驱动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近日,市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推出开发区典型案例专栏,记者注意到,创新、生态、补链强链成为不少开发区发展的高频关键词。
 
在涪陵经开区,长江师范学院慧谷湖科创实验班正式开班,万达薄板、华兰生物、科宝电缆等33家企业与本地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及人才培养,累计建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人才导师工作室28个。通过加快建设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明月湖科创园涪陵智能建造特色园区(慧谷湖科创小镇、科创CBD)等科创平台载体,涪陵经开区集聚理工清科、国仪清能等科创企业136家,引育智能建造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6个,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98个,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9家、科技型企业326家,智能建造研究院引进卓蚁科技等4个产业项目,理工清科孵化摩孚科技等4家产业公司、获批MOFs材料批量化制备重庆市中试平台。
 
优质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涪陵经开区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狠抓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成功引入玻芯成、达新半导体、卡涞科技等项目,在半导体、复合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填补产业空白。今年上半年,累计签约引进项目39个、协议资金18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5%。“预计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6.3亿元、增长5.5%。”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助推鑫源汽车KD散件通过“区内直转”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口额1.3亿元;通过“9710”跨境物流模式,成功打造涪陵跨境电商公共服务暨全球泡榨菜出口平台,推动榨菜、火锅底料等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荷兰等国家,实现进出口额412万元。
 
在重庆高新区,三安意法项目建成通线,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完工投用,推动国际岩溶所信息交流中心、重庆科技大学智慧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计划建设项目275个,其中完工25个、在建185个,在建率76.4%。在产业发展系统重塑方面,重庆高新区聚力打造集成电路等5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软信服务等5条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持续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支持植恩生物、清安储能等参与全市产业大脑“揭榜挂帅”,成功获批建设全市生物医药、高端摩托车、集成电路、新型储能与智慧能源产业大脑。
 
在强化与央企、市属国企合作方面,重庆高新区成功引进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总部一项目一中心”,签约落地赛迪信息总部基地、货拉拉网络货运全国运营总部等一批产值税收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链主企业、龙头项目,2025年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签约245.6亿元、预计完成资金到位额74.6亿元。此外,今天上半年,重庆高新区成功培育芯联微电子1家独角兽企业,国科础石、智御维科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金桥机器等7家瞪羚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290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9家,通过数量位居全市前三;并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6家,嘉陵江实验室挂牌重庆实验室,金凤实验室建成实验动物中心等8个世界领先水平公共服务平台,新获批山地数智农业等7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累计达9家、数量全市第一。另外,重庆高新区还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碳基集成电路加工示范线,电科芯片“高速高精度射频采样数据转换器”等3项成果亮相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