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温度又有速度 重庆“十四五”交出高质量答卷
08-30 11:21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廖平
8月29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本场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解读重庆发展的“民生温度”与“奋进速度”。
 
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表示,重庆2021—2024年经济年均增长5.7%,成为中西部首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等进展符合预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人均预期寿命等13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这五年,重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到2.8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第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4.3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95.3万辆,西南铝研制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均实现翻番,“制造强市”成为重庆的响亮名片。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突破车规级芯片、大功率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平台、A类学科数量均实现倍增,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从2020年第98位上升至2024年第40位。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6万亿元,全国城市排名跃居到了第2位。“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成为“8D魔幻”山城的独特标签,5000架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云端演绎“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从李子坝单轨穿楼、洪崖洞绝美夜景到三峡之巅、百里乌江画廊,从巫山脆李、奉节脐橙到重庆火锅、荣昌卤鹅,重庆用实际行动“最宠游客”,打造从眼球到味蕾的极致体验。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344公里提升至582公里,璧山、江津实现和中心城区半小时便捷通勤。渝东北、渝东南相继迈入高铁时代,黔江一小时可达中心城区。结束了城口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外电入渝等重大工程成功解决了迎峰度夏用电缺口,烈日下的电量焦虑全面转化为满格运转的盛夏底气。
 
这五年,重庆努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积极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滚动实施了290多项“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全面完成国企、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和国有资产盘活突破,首个一级央企总部在渝成立,实现“零”的突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了2万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迸发出活力和动力。
 
积极实施主动对外开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10周年,新加坡成为我市最大外资来源国,东盟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新设白俄罗斯、缅甸驻重庆总领馆,新增友好城市10对,我们的朋友圈越扩越宽,好朋友越交越多。智博会、西洽会等盛会隆重召开,全球客商共享重庆的发展机遇。
 
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居全国第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4个港口。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建成投用,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开通重庆港至宁波舟山港万吨级轮船江海直达航线,“千里轻舟”推动重庆航运迈入“公交时代”。
 
这五年,重庆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打造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理念的范例城市。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每年滚动实施15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医检互认、新生儿登记等“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彰显智慧城市的民生温度,“背篓专线”“扁担轮渡”“潮汐摊区”饱含烟火山城的包容和温情。
 
全力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打造一大批满足全时域、全龄段需求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就近解决教育、养老、看病等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幸福生活。
 
全力建设美丽重庆。重庆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5天以上,城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90多万亩,全力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这五年,重庆努力实现高效能治理,积极贡献中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庆方案。
 
全面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在全国率先建成投用市域一体建设、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三级治理中心成为城市治理“大脑”,AI赋能构建地下管网、高楼消防等数字孪生系统,有效应对2024年18轮强降水和77天破纪录高温天气。
 
全面推动新时代市域社会文明治理实践。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开展礼让斑马线等专项行动,街头巷尾“治小事”处处彰显城市“大文明”。
 
全面推动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超大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安全事故、火灾、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老马工作室”“莎姐守未”成为平安重庆建设金招牌。
 
高健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埋头苦干,3400万巴渝儿女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重庆交出了“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优异答卷,为“十五五”加快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怎么打造?
 
重庆接下来将如何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傅倩倩就相关问题回答网友提问。
 
傅倩倩表示,下一步,重庆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
 
进一步加强服务事项统筹。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围绕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持续迭代服务目录和标准,通过建设嵌入式设施或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稳步推进服务落地。比如,将探索对闲置校舍进行功能改造、在乡镇卫生院增设护理床位,改善农村的养老服务。
 
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质效。将以社区村镇为主阵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更好服务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比如,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区县域医共体合作,并依托远程诊疗,辅以AI质控把关,链接上级医生精准诊断,提升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保障居民安心问诊。
 
进一步拓展可持续运营场景。将以多元合作为重点,通过吸引社会组织、社区合伙人等,培育一批“领跑者”企业,共同参与生活圈的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生活需求。比如,在托育领域,目前已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假期托管服务,后续将进一步探索“低租、免租+盈利分红反哺公益”“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共生互惠模式,拓展家庭式托育、医育结合等服务场景,实现“就近托、放心托”。
 
未来轨道建设如何规划?
 
重庆未来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和规划?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袁尧就相关问题回答网友提问。
 
袁尧表示,“十五五”期间,在高铁方面,重庆将持续加力推动“米”字型高铁网的建设,推动渝万、成达万、成渝中线、渝西、宜涪高铁等在建项目尽早建成投用,届时忠县、铜梁、开州、城口等区县也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络,关于开州通高铁的问题,将争取在“十五五”上半期建成通车成达万、渝西高铁,实现开州人民通高铁的夙愿。
 
同时,重庆还将进一步加快推动黔江至吉首、渝贵等高铁开工建设,争取在“十五五”末建成投用,实现酉阳、秀山等区县的高铁覆盖。
 
总体来看,到“十五五”末,重庆市将全面建成渝郑、渝宜、渝厦、渝贵、渝昆、成渝、成渝中线、渝西高铁等8个方向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基本实现1小时成渝、3小时周边、6小时北上广的“136”高铁出行交通圈。
 
在轨道交通方面,“十五五”期间,重庆将持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成7、15、17、27号线等项目,不断完善中心城区“环射+纵横”运营网络。结合小区居民便捷出行需求,加强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紧密衔接。
 
下一步,将根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新政策,深入谋划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杨圣泉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