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0日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感谢校园中那些辛勤耕耘的园丁,还应将目光投向一群身份独特的“教师”——他们既是守护平安的人民警察,又是传授实战技能的训练教官。在重庆警营中,这些“特殊园丁”以智慧和汗水,默默地为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贡献力量。
9月10日,记者走进重庆警营,发现有这样一群特别的“教师”。他们战时英勇为警,忠诚担当;训时则化身为师,悉心授人以渔。
他从散打冠军到警务实战“教头”:教学的是技能,守护的是生命 他曾是赛场上拳脚生风的散打运动员,如今是重庆警察学院三尺讲台上传道授授业的教学名师。作为警务战术系实战技能教研室主任周克毅,这位共产党员用热血与专业,在警营教育训练岗位上书写着忠诚与初心。

2011年,带着散打运动员的过硬功底,周克毅通过特招加入重庆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将赛场的拼搏精神带到了维护平安的第一线。三年后,他通过遴选进入重庆警察学院,转型成为警务战术系专任教师,深耕“警察防卫控制”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作为实战技能教研室主任,周克毅深知“教的是技能,护的是生命”。他牵头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剔除“纸上谈兵”的理论,把街头处警、突发事件处置等真实场景搬进课堂。他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预习动作要领,课上专注于实操打磨。2017年、2018年他连续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拳击锦标赛,均斩获团体冠军。
“赛场的输赢是荣誉,课堂的成败是责任。”这是周克毅常说的话。除了完成学院教学任务,他自2014年起担任重庆市公安局警务技战术训练教官,常年投身民警在职培训,深入基层派出所送教考核,把最贴合一线的战术技巧,送到每一位坚守岗位的民警手中。
二十二年磨一剑:从基层民警到警务训练“工匠 在沙坪坝区,有不少民警都是他的“徒弟”。从警22年的刘灿,干过交警、社区民警、特警,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如今作为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政治处民警,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后辈们。

22年间,他在车水马龙的巡逻路上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与应急处突能力;在千头万绪的派出所工作中积淀了深厚的群众工作基础和纠纷调处智慧;在挑战极限的特警队伍里磨砺了过硬的警务实战技能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
转型为教官后,刘灿将其在实战中锤炼出的过硬本领,倾注于警务训练工作之中。他的训练以严格细致著称,对每一个战术动作、每一处执法细节都要求精准到位。近年来,刘灿先后培训警务人员8000余人次,合格率达99%。他创新采用“场景推演训练法”、“红蓝对抗”训练模式,通过设置各类逼真的实战场景,让学员在模拟处置中掌握战术要领。
以身试险的“大块头”教官:用身体测试每一个战术动作 在重庆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南川基地内,全市公安机关警务技战术教官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张馨斌,这位重庆市公安局交管总队机动支队一级警长,正带领参训民警进行高强度训练。
全国大学生柔道锦标赛冠军、市公安局综合体能教官、重庆警察学院外聘教官……这位山西大汉的履历令人印象深刻。担任警务技战术教官以来,他将自身柔道运动专业与警务技战术有效结合,研发出一系列基层民警“敢用、能用、实用”的警务技能战法。
为了测试徒手控制战法效果,张馨斌常常自扮“疑匪”,以身试险:他要求战友“背后偷袭”用手臂勒住自己脖颈要害,或多人同时出击将他扑倒在地锁控四肢。“如果我在你们的全力处置下,还能拔出凶器,就证明战法无效、处置失败。”在好几次模拟演练中,张馨斌被勒得双目通红,近乎晕厥。

他参与创编的《徒手防卫控制—关节控制操》《警察失衡倒地受身与战术起立技术》等课程,作为民警执勤执法实训教材,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实战化导向和战斗力标准,强化警务技战术训练,扎实推进全警实战练兵,切实向训练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这些警营中的“特殊园丁”,用他们的专业与奉献,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过硬公安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这些既是警察又是教官的“特殊园丁”致以崇高的敬意!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