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预警、前瞻调度、力量前置、责任下沉 重庆多维度筑牢防线应对此轮强降雨
09-17 23:57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杨新宇
9月16日19时至17日19时,我市潼南、大足、荣昌等渝西片区8个区县出现暴雨或大暴雨。截至目前,此次强降雨累计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群众768人,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面对此轮汛情,全市各相关部门及区县迅速行动,以“递进预警、前瞻调度、力量前置、责任下沉”为核心,多方位联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前预警研判织密防范网络
 
为有效防范强降雨风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开展叫应提醒工作。针对潼南、大足、荣昌在今日凌晨先后发布的暴雨红色或橙色预警信号,结合2小时、1小时降雨情况及涪江流域沿线可能出现的超警水位风险,多轮次抽查叫应大足、荣昌、铜梁等5个区县的38个重点乡镇主要负责人,重点核查在岗值守及防范应对情况,同时通过三级治理中心视频和应急鹰眼视频,对94个重点区域视频点位开展实时巡查,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在会商研判层面,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联动气象、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8个市级部门,以及渝西、渝东北、主城片区共20余个区县进行综合会商。通过数据共享与模型推演,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针对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可能出现的“过境洪水+本地降雨”叠加风险,指挥部持续滚动更新研判结果,并提前与上游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接,建立跨省联防联调机制,协同开展防洪调度、工程拦蓄、抢险救援等先期准备工作,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防汛格局。
 
在应急响应启动上,严格遵循“递进式、精准化”原则递进式响应。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启动对重庆启动防汛、地质灾害四级响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短临预警信息与小时降雨实况,动态督导高风险区县、镇街、流域梯次启动响应。
 
9月17日,结合雨情汛情发展,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荣昌区、大足区、铜梁区、城口县、巫溪县等8个区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对合川区、潼南区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市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对合川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潼南区、开州区、云阳县、巫溪县、城口县等9个区县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同步发布应急避险提示,推动各项防汛措施快速落地。
 
力量前置备勤快速响应处置
 
为确保抢险救援“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我市提前优化应急力量部署,构建“片区备勤+市级前置”的力量体系。渝东北、渝西、主城片区15个区县救援队伍启动二级备勤模式,全市总计备勤1.67万人,备勤车辆1914辆,做到“随时待命、快速出动、全力保障”。针对渝东北雨情叠加的情况,市应急管理局统筹调度市级专业救援力量,部署工程抢险安能队20人、市应急救援总队10人前置万州布防,进一步增强重点区域应急救援能力。
 
结合气象短临预警、小时降雨情况及重点降雨落区,相关部门与各区县联动,出动救援队伍开展巡查巡护30余次,投入人员250人、车辆39辆,巡护点位51个,及时排查消除潜在风险。​
 
大足区在此次强降雨中应对迅速。9月16日晚至17日6时,该区高坪镇普降大暴雨,降雨量达177.5毫米。16日18时许,大足区应急管理局对高坪镇进行电话叫应,重点提醒易淹区域防范事项。17日6时,高坪镇天宝小学保安发现学校部分区域积水超10厘米,且校门口塘坝河水位持续快速上涨。依据应急预案,大足区教委、高坪镇立即启动熔断机制,果断实施停课停学,并逐一对学生家长进行通知;对未收到消息已出发的学生,及时集中至安全地带并联系家长到校接送,最终安全转移幼儿学生18名、小学生120名。17日9时起,当地应急、消防部门已进驻学校开展清淤、消毒工作,预计18日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下沉督导包保压实防汛责任
 
为确保防汛责任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启动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全面运行“行政督导+专家包保”工作机制,派出“2+41”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全程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一方面,精准下沉督导。聚焦降雨落区、洪水风险较高的渝西和渝东北地区,派出2个工作组赴潼南、城口等区县,督导基层加大监测预警、风险精准巡查、递进应急响应力度,同时督促区县、沿河镇街做好滚动预警叫应,果断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坚决守住人员安全底线。
 
另一方面,强化技术包保指导。为全市41个区县逐一配备124名防汛救灾应急抢险专家,严格落实“一个技术组包保一个区县”机制。专家团队持续严密监测过境洪水动态及区域降雨态势,保持与各区县联络24小时畅通,实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及应急处置协助,为基层防汛救灾提供“技术智囊”支撑。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