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届“新龙”质量创新成果发布暨协同共治活动在我市九龙坡区举行。现场,全国首个《火锅底料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发布,为火锅产业链标准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活动以“质惠新龙·链动未来——协同共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为主题,聚焦成果发布、经验交流、标准推介与区域协作四大板块。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川渝两地深化质量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全国首个《火锅底料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发布 火锅是川渝地区的美食名片,其底料生产迎来首部国家标准。活动现场,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正式发布《火锅底料质量通则》国家标准,以及川渝地方标准《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重庆市地方标准《火锅牛油生产技术规程》。这一系列标准将为火锅产业链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统一标准能有效破除区域壁垒,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果在推介中表示,新标涵盖原料选用、生产工艺、检验检测全流程,旨在保障食品安全、规范企业操作、促进品质一致性。此外,川渝两地还将共建火锅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标准宣贯实施与产业升级。
火锅标准推介是本届“新龙”活动深化区域协同的缩影。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还发布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指南》,旨在培养高素质质量领军人才,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两地还通过“新龙”平台推动企业互鉴,共同发布首席质量官、标准化人员资源共享名单,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强化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QC成果破解生产难题 助力企业年省成本超亿元 发布活动现场,川渝两地企业带来的6项QC(质量控制)成果引发关注。西南铝业研制三点弯曲测试工装,简化铝合金材料检测流程,降低安全风险与费用;格力电器自主开发自动刷散热膏装置,提升检测效率并清除安全隐患;港华燃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老旧管道换新成本,在提速改造的同时减少施工支出等。
这些成果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合格率到消除安全隐患,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年均节约成本超亿元,彰显了质量创新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质量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管理革命。”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代表在分享时介绍,其自动化项目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并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西南铝深入推进QC小组攻关,每年实现提质增效收益达2000万元。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处长宋波表示,企业是质量创新的主体,政府需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政策、表彰典型等方式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未来将推动更多QC成果从“会场发布”走向“一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共创共享共赢 川渝两地签署 “新龙”共治方案 活动现场,四川省新都区与重庆市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共同签署《质量强区“新龙”共治方案》,明确六大协作任务,包括健全质量政策协同体系、共建质量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强化重点产业质量协同提升、推进区域品牌与人才共育、深化监管与消费维权联动、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格局。该共治方案的签署为全国区域质量协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龙样本”,推动两地从质量领域迈向多维度深度协作。

据了解,三年来,“新龙”质量区域合作成效显著,累计为产业创收逾4.1亿元,推动企业实现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的双重突破,真正实现了“共创共享共赢”。其中,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地质量合作从“单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1.2亿元。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速规则互通、标准互认、市场互融,把质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发展效益,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质量动能”。
“新龙”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创新探索,通过质量协同推动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区域实践路径。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打造区域质量协同“金字招牌”。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