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大国工匠齐聚山城签倡议书 10大合作事项破解企业技术痛点
09-25 23:07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陈军
9月25日,川渝两地工匠合作论坛在交流与协作中落下帷幕。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致辞,论坛现场,川渝两地工会负责人共同为创新联盟单位授“创新工作室联盟任务书”,大国工匠代表联合签署《川渝工匠助企行十大合作事项倡议书》,4对川渝师徒代表签订“师带徒”协议。论坛不仅汇聚崔兴国、刘源、杨波等大国工匠分享成长与助企经验,还展现了江津跨区域联动、乐山“三单”模式等助企实践,以匠心赋能企业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工匠力量。

论坛聚势共绘川渝工匠协作蓝图

  9月25日下午,川渝两地工匠合作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大国工匠、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崔兴国的发言引发共鸣:“参加助企行,是自我成长过程,也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他感慨,时代为工匠提供了成长沃土,而这正印证了 “大国需要工匠,大国培育工匠,大国成就工匠” 的深刻内涵。

论坛现场,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其斌,重庆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余季平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围绕川渝工匠协作、助力企业发展展开阐述。随后,两人共同为川渝创新联盟单位代表授予“创新工作室联盟任务书”,标志着两地工匠创新协作迈入新阶段。


更受关注的是,《川渝工匠助企行十大合作事项倡议书》在现场正式发布。大国工匠潘玉华、彭祥华、崔兴国、刘源、刘辉、韩世海、杨波等川渝两地代表共同上台签署这份倡议书。倡议书涵盖思政引领联合宣讲、技术攻关联合协作、技能人才联合培训、师徒结对联合传技等十项务实内容,从思想引领到技术协作,从人才培养到成果推广,全方位搭建川渝工匠助企合作框架。

仪式环节还上演了温馨一幕——“师带徒”结对仪式。来自四川的潘玉华与徒弟文泽海、彭祥华与徒弟刘小东,来自重庆的刘辉与徒弟蒋伟、韩世海与徒弟高爽,4对师徒代表郑重签署师徒协议,以“传帮带”的传统模式,推动工匠精神与技能经验代代传承。

匠心赋能工匠助企的实践与探索

在论坛分享中,大国工匠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以技能服务企业、助力产业升级的故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机电维修首席技能大师刘源,作为全国总工会首批“大国工匠培训计划”入选者,分享了自己从普通维修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历程。他参与了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见证了“车铣刨磨”传统机床到全自动化、全机器人产线的变革。

“在培训中,航空航天、高铁制造领域的工匠分享突破核心技术的经历,院士解读智能制造趋势,让我明白‘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积累,更要敢于创新。”刘源介绍,在全国总工会和重庆市总工会引领下,长安汽车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今年4月,“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联盟”成立,整合73家院校和企业资源,构建“双元育人”模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企业提需求、院校育人才、双方共创新”的良性循环。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波,则用实际案例展现工匠助企的实效。他曾为奉节至巫山大桥建设项目提供钢锚梁钢牛腿焊接技术指导,还为全国多家盐化工企业诊断制盐核心设备锈蚀问题、定制修复方案。“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技术灵感。”杨波说,今年他研究的“制盐设备复合金属材料腐锈蚀修复技术”获重庆市优秀工法。此外,他还担任全国职工技能大赛重庆选拔赛集训指导专家,为5所高职院校开展宣讲实训,走进7家企业交流人才培养心得,累计指导焊接技能人才1200余人,用行动践行工匠担当。

模式创新川渝多地探索助企新路径

论坛沙龙座谈环节,围绕“劳模工匠助企行”主题,川渝多地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助企模式,为两地协作提供实践参考。

作为重庆工业强区,江津区产业工人超24万,当地将工匠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在“劳模工匠助企行”中突出“聚力、精准、广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线,江津联合四川泸州、广西柳州等地工会发起“百名劳模工匠、优秀思政教师进千校万企”活动,组建106人的跨区域劳模工匠服务队。今年以来,服务队已在江津多家企业开展技术交流30场,覆盖职工2500多人。四川泸州老窖劳模姚瑶多次赴江津酒企指导技术,实现资源互通、人才共享。接下来,江津还将加强与四川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等毗邻地区工会合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工匠助企品牌。

近三年来,乐山市县两级工会组织“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累计20余次,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近3亿元。组织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刘园及其技术团队深入川天燃气公司,成功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价值超500万元。组织四川省劳模、乐山一职中机械专业教师王在国及技术团队,深入邦友达科技公司对超薄PU平皮带配方进行优化,调度分拣精准度,让分拣效率突破每小时9200余件,直接带动企业年经济效益超1亿元。

从论坛搭建协作平台,到工匠扎根一线助企,再到地方探索特色模式,川渝两地正以工匠精神为纽带,以务实行动为支撑,推动工匠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工匠动力”。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杨圣泉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