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地方标准改革 重庆发布80项新地方标准
10-14 18:27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杨新宇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重庆市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通报暨重庆市地方标准发布会在市市场监管局举行。会议向媒体通报了我市最近发布的《重庆市地方标准第八十九号公告》和《第九十号公告》,以及重庆市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鹏介绍,第八十九号和九十号公告,共计发布新制定的地方标准80项,涵盖了农业林业、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口岸物流及设备更新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农业林业领域,共发布38项标准,包括植栽培类9项、畜牧养殖类7项、生产加工类4项、地理标志产品类5项、乡村建设治理类6项,旨在以标准化手段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水平。

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布的21项标准聚焦民生实事,包括市卫生健康委归口的《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市民政局归口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市商务委归口的《刨猪宴菜品烹饪技术规范》等,致力于构建高水平“重庆服务”标准体系。

在城市治理领域,14项标准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涵盖了《智能安防小区(社区)建设技术规范》《工程边坡生态修复规范》《山区公路缆索承重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等,回应了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需求。

此外,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布了2项口岸物流领域术语标准。同时,为牵引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发布了5项相关标准,包括《自动驾驶接驳巴士运营技术规范》《化工园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14日当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邀请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并对《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术语》《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货物运输术语》及《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新制定的三项地方标准进行了解读。

“跨境公路贸易术语地方标准弥补国内陆上贸易规则体系空白。”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公室公路物流处处长蔡湛介绍,目前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合同中习惯使用CIF、CFR、FOB等贸易术语。然而,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显示,CIF、CFR、FOB等贸易术语仅用于基于水路运输的贸易场景。如果错误使用贸易术语,一旦出现贸易纠纷,术语对应的规则将基本无效,导致“物财两空”,法律风险极大。

上述两项地方标准的提出,为解决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领域贸易术语误用、运输条款缺失、货物交接责任风险不明等行业痛点问题,提供了科学简便的贸易规则基准,并通过明确货物交接术语规则,促进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贸易降本增效,规避陆上贸易风险,减少陆上贸易纠纷。

重庆市大足区民政局党委委员、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主任胡媛媛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进行了解读。她说,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但普遍面临“标准不统一、服务碎片化、质量难评估”等问题,缺乏一套适配农村实际、可落地执行的规范体系。对此,我市发布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规范》。

胡媛媛说,该《规范》全面覆盖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基础定义”到“全流程管理”再到“持续优化”的全链条,每一部分的设置都针对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可能存在的规范空白、执行模糊、保障不足等问题。

《规范》中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对象进行了明确,其范围包括本村年满60岁的老年人,重点服务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留守老人、失能老人、失独老人等。同时,对服务内容等也进行了规范,居家生活照护服务,内容包括清洁照护、饮食照护、环境卫生等,基础照护则包括体征观测、用药指导、护理协助等,还有康复服务、心理支持服务等其他个性化服务。此外,对农村互助养老的场地也进行了规范。

戴鹏表示,我市作为全国14个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地方之一,重庆对33个市级主管部门现行有效的1454项推荐性地方标准进行全面集中复审,已完成两批次地方标准废止工作,废止地方标准445项,清理“僵尸”地方标准27项,废止率32.5%。今年1—9月,重庆累计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56项,同比增长92.6%。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重庆持续推进川渝区域协同标准化。目前已建立“分别立项、共同起草、联合审查、联合发布”的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已联合发布2项“同事同标”区域地方标准,另有11项正在立项推进中,区域标准化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杨圣泉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