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桂香漫过窗棂。10月29日重阳佳节,当暖阳穿透合展至诚-童家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玻璃,由重庆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与中欧女性领导力联盟(合花会)共同主办的"小音大乐・情暖桑榆"公益活动,正以美妙的旋律在银龄心间勾勒温暖的画卷。本次活动由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音疗专委会牵头策划,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奥尔夫音乐工作室协办,用专业音乐疗愈为社区长者编织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节日记忆。
音乐疗愈:让关怀可听、可感、可共鸣活动在《火红的萨日朗》明快的节奏中启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谭阿斯、楚晶两位老师轻声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们俯身为长者轻握双手——当鼓棒敲击出第一组节拍时,82岁的李婆婆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她颤抖的指尖攥着丝巾,随着旋律慢慢扬起手臂,仿佛枯萎的花枝重新绽放。紧接着的《数字歌》手指谣更藏巧思,熟悉的童谣里藏着认知训练的密码,有奶奶跟着节奏数到"7"时突然拍手欢呼,那是她本周第一次完整完成序列记忆练习,音符与笑容在这一刻完成了最动人的相拥。
每个互动设计的背后,都是专业团队的深度探索。重庆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音疗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申林教授蹲在长者身边分享:"音乐是刻在生命里的密码,它能让心率放缓、让焦虑消散。当我们把《数字歌》变成手指游戏,就是用旋律搭建认知的阶梯。将音乐疗愈引入老年关怀,既是专业实践,更是把温暖具象化的责任。"
多元共筑:传统节日里的现代敬老新范式沙坪坝区政协副主席郭文荫望着互动场景感慨:"重阳节的敬老传统,正需要这样有温度的创新表达。当音乐成为桥梁,尊老爱老就不再是口号,而是指尖相触的温暖、齐声合唱的共鸣。"
活动高潮在"乐享银龄"生日会悄然抵达。烛火摇曳中,七位寿星的皱纹里盛满柔光,全场齐唱的《生日快乐歌》让轮椅上的张爷爷湿润了眼眶。当申林教授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老人突然挺直脊背跟着哼唱——那是他年轻时在草原服役的军歌,熟悉的旋律让时光倒流,台下自发加入的合唱声浪,成了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节奏大师"环节更成了欢乐的海洋。《晨曲》的律动中,大学生陪着长者摆动双臂;《灯塔》纸杯游戏里,王阿姨和志愿者因同步翻转纸杯击掌大笑,失误时洒落的纸屑都成了快乐的注脚。许多长者专注的眼神里闪烁着孩童般的光芒,活动室的笑声撞在玻璃窗上,又弹回每个人的心田。
公益探索:让"音乐疗愈"浸润更多银龄生活活动总策划、重庆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执行会长颜雨轻抚着用过的丝巾道具说:"这次'音乐+公益'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专业力量如何为老年关怀赋能。那些跟着旋律舒展的眉头、合唱时亮起的眼睛,都是最珍贵的答案。"她透露,未来,主办方将继续深化音乐疗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推动更多公益项目落地,以实际行动践行“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美好愿景,为长者的幸福晚年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夕阳西下,送别时老人们攥着志愿者的手反复叮嘱:"下次还教我们跳萨日朗。"桂花瓣落在白发间,像撒了一把温柔的星子。本次活动在沙坪坝区民政局的关心支持下,由音疗专委会副秘书长楚晶、刘奕领衔执行,沙坪坝区政协副主席郭文荫、童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湛毅等在现场为银龄关怀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这场重阳的音乐之约,不仅是一次公益活动,更是银龄关怀新路径的温暖开端。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重庆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