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重庆市金融资产规模达9.5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存贷款余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31 22:10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董亿
10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长龚荣洁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资产规模达9.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存贷款余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服务供给持续加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我市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同比下降14.3%
 
龚荣洁称,我市打造了“渝金先锋”“红金渝”等党建品牌,培树“四强四好”党支部92个,牢固树立党建统领、服务基层等鲜明导向。今年已推动全市金融国企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工作,符合条件的非公金融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6%、较年初提升15.6%。
 
在提效能方面,加快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抓好央地战略合作,推动总部金融机构累计向重庆授信5.47万亿元,农行数字运营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设立运营,工行、农行、交行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基金有序落地。另一方面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重庆银行资产破万亿元,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农商行领先地位,通过整合国有地方金融组织,在消费金融、融资担保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头部机构,油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场所已初步具备区域性定价功能。截至9月末,全市地方金融组织户均资本3.84亿元,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超过四千亿元、约占全国比重1/4。
 
此外,在优服务方面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力。推动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围绕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等任务,加大资金资源供给力度。先后出台金融支持产业转型、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等专项政策举措,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2020年末实现翻倍增长,银行业机构为成渝共建重大项目累计授信超1万亿元。同时,在做好数字金融这篇文章上,紧密衔接数字重庆改革任务,上线“渝金通”金融大脑、“渝金盾”风控大脑等信息系统,推动“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系统功能持续优化,有序落地风控、零售等领域“AI+金融”大模型应用,带动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抓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境内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比增长126%,市值同比增长近5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37%,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撬动作用。
 
我市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构建更健全的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在金融“一域”上,推动央地监管协同、监管司法联动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立法等法治建设,聚焦单体企业金融债务风险、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高效开展地方金融组织专项规范整治。高标准打造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成渝金融法院“司法+金融”联动等模式在全国推广,9月末,全市银行贷款不良率1.09%、保持优于全国平均,今年1-9月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同比下降14.3%,金融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在金融服务“全域”风险防控上,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三攻坚一盘活”等重大改革攻坚,对困难企业“一企一策”给予支持,确保融资规模足、渠道多、银行不抽贷断贷,有效发挥金融系统稳预期、逆周期的调节作用,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龚荣洁称,我市将继续深化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推出更多新机制、新平台、新服务、新产品,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前三季度我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520.5亿元
 
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520.5亿元,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侯崴在会上介绍,前三季度,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撑了融资供给充足,主要总量指标持续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我市前三季度累计投放央行资金1006亿元,牵引带动人民币贷款新增3689亿元,同比多增919亿元。9月末,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连续7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由最初的0.5个百分点扩大至1.2个百分点。
 
全市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1597.6亿元,其中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25.94亿元,同比增长10.44%。在信贷与债券两大市场的共同发力下,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520.5亿元,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侯崴称,我市在科技金融领域深入实施“长江领航计划”,截至9月末,全市“双倍增”行动计划下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641亿元,同比增长22.9%。
 
在普惠金融领域推广“稳岗贷”等普惠信贷产品。目前,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
 
此外,我市成功争取钢铁、煤电、建材三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在渝率先试用,支持超170家企业年减碳330万吨。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30%,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我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养老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银发产业发展。
 
在消费金融领域,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其中,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民生银行重庆分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方面取得较好成效。9月末,全市一般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有效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据悉,9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1%,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两项利率保持低位运行,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融资成本更低。
 
我市持续完善通道金融体系,牵头建设综合枢纽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保税核注清单融资结算场景”,实现通关、物流与金融数据协同。截至9月末,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领域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截至9月末,我市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便利结算410亿美元,惠及396家企业。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扩面增量,前三季度全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587.2亿元,规模居西部地区首位。
 
据侯崴介绍,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继续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力争年内再投放央行低成本资金300亿元,确保信贷增长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二是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增效,全面推广“渝个贷”产品,持续拓宽养老服务场景,推动银行打造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深化数字金融服务,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结算实现增量扩面。
 
三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数字化跨境结算融资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容。大力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出台进一步深化重庆市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做好全国转型金融标准试用,推动绿色融资的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董亿
 
编辑 李学东
主编 廖平
审核 胡钊钦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