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武
欲说明月江,明月山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明月山为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的第三条山脉,北起开江县,呈东北西南走向,跨达州、梁平、大竹、邻水、垫江、长寿、渝北等地,止于巴南区永兴场,全长232公里,因长江横切渝北区与巴南区之间的山岭,形成峡谷。峡岸峭壁上“有圆孔如满月状”,故称明月峡,山以峡为名,山以峡闻名。唐朝诗人王维的《晓行巴峡》写道:“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一时让明月山随明月峡而声名远播。
明月江发源于明月山,又两度横切明月山,故与山脉同名。烟雨朦胧中的明月江魅力难掩:润泽了“三朝元老,一代醇儒”卫承芳的清廉人生,孕育了真佛山“三教合一”的人文景观,涵养了独秀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拨开历史的烟云,江畔春申君村的历史长廊回荡着穿越时空的声音。
春申君村位于达州市达川区,据说这里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故里。黄歇的扁舟伴随橹篙敲击江水的声音渐行渐远,驶入历史的风云中。风流倜傥的黄歇开启了他的游学之旅,一路风餐露宿,求师从学;一路博闻强识,游说诸侯。黄歇凭借谋略与辞辩之能崭露头角,被任命为楚相,并被封为春申君,获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黄歇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一位非王室出身之人。
时光拖着一江倒影,月光拖着一地乡愁,黄歇无处安放的,便是故乡明月江的相思。
江水与山风的琴弦,弹奏一阕沧海桑田,春申君村迎来了大变化——西部地区重要的优质高强度抗震钢材生产基地达钢集团入驻,古老的村落书写一段搬迁的传奇。
春申君村的老人们说,明月江鱼儿归明月江,老家是我们的根,那些远走他乡的人,生不回死总要回,没有房屋怎么回?阿大常年在外打拼,刚在老家建好别墅,还没入住干部就来谈拆迁,忧虑如藤蔓般爬上阿大的额头。阿良坚决不拆房屋,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干部来谈拆迁,他说:“牛不喝水,你按下它的脑壳也没用!”
明月江畔村办公室灯光暗淡,村党委肖书记和几名干部的烟头红光在幽暗中异常明亮。他们就这样消磨了几个夜晚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无论如何要对得起‘春申君’这个村名!”
微醺的阿大愁肠百结,窗外无尽的夜色像他内心一样空洞荒凉。眼见吃过晚饭的干部又来到家中,阿大随口说道:“酒能解乏呀,不伤肝,就得伤感!陪我喝两杯如何?”阿大半斤不醉,八两不倒,喝酒的名气可大着呢。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干部边喝边聊,醉倒在餐桌上。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秋收时节,稻田有水,收割机去不了,大家忙着人力收割。阿良一家正在稻田间忙着,干部急匆匆地赶来帮忙。阿良固执地认为这是为拆迁套近乎,仅与干部不咸不淡地打了声招呼。干部劳作下来流了一身汗,结束后悄然离去;阿良的岳父离世,干部又出现在葬礼现场……小小的举动有着浓浓的情谊,这些改变了阿良的认知。
阿伟在外地生活,日益消瘦的肖书记为谈迁坟专程来了两趟。望着肖书记远去的背影,阿伟的心里生出莫名的惆怅。
春申君村的人应该学习先贤,春申君为了人民的安宁,有老家不回,这种精神让世人仰慕。村干部维护“春申君”村名的消息,引发村民深思:春申君为了人民安居没回老家,我们为了国家建设奉献老家,这难道不是对春申君最好的怀念吗?
不到100天,涉及到5000亩土地、两千多户房屋拆迁顺利完成。离开春申君村的人们,带着对明月江的无限眷恋,行走于回望间。此时的春申君村真好,明月江谱曲,钢铁厂填词。生活或悲或喜,从没有片刻等待,就像明月江奔流向前,从未停歇。
沸腾钢水怒放出的花朵璀璨,取代节日漫天的绚丽烟火。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阳光、钢花和明月江的气味发酵,一股股醉人的香气四溢。江水拍打着江岸,与千年前别无二致。
仍怜故乡水,梦回明月江。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