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春雨
02-19 09:13

□谭鑫

一连下了好几场春雨。

春天的雨,没有夏雨冲天而来的猛烈,也没有秋雨的低沉与悲戚,它是温和的、细腻的,带着一丝未曾消散的寒意,却又充满了新生的气息。这场春雨,如同一首缓缓奏响的乐曲,在大地上滴滴答答地回响,滋养万物,滋养心灵。

归家的日子里,我喜欢坐在老家的窗前,静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雨丝如细线般散落,弯曲而柔软。它们打在屋顶、打在树叶上、打在小路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每一声都如同一首诗的起句,又在窗页上慢慢铺展开,直至晕染。周围一切似乎都被这场春雨柔软包裹,世界变得安静下来,一切的喧嚣都被雨水洗净,留下的只有宁静与纯净,连时间仿佛都在为这场雨让路。

春雨多是无声的,它带来的是一种独特的深沉。与冬雨的寂静不同,春雨带有一种生命的气息,虽然细腻,却无时无刻不在宣示:新的季节已经到来,万物正在酝酿着一场蓄势待发的生长,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大地的叙述者,每一次泼洒,每一滴降落,都牵连着一段春天的故事。

这场雨悄然降临,打破了夜晚的沉寂。在这个新春的夜晚,村落的灯光透过雨幕微弱地闪烁,远远看去,仿佛是夜空中星星的倒影。乡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匆匆的身影撑着伞,穿过雨幕。每个人的步伐都似乎带着一份沉思,仿佛这场雨给了他们一个短暂的休憩,缓释了岁月带来的疲惫。因为这场雨,足音里似乎又多了几分归家的心切;雨声在这片空旷的山村里回荡,仿佛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让人又不自觉地想放慢脚步,去细细聆听那细腻的雨音,去拥抱那股宁静的力量。

回忆从雨声中悄然升起。每年的春雨,总是在不经意间倏忽而至。童年的我,常常会在春天和母亲一起去田埂上务工,有时纵然碰上一场春雨,我们也不会折返,母亲会为我撑起一把小伞,而她则戴上斗笠。田野的泥土被春雨滋润后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清香,空气湿润,带着青草与泥土交织的味道。我们继续往自留地赶路,母亲低声告诉我,别怕,春雨是最温柔的雨,它会带来新的生命,滋润田地,让一切复苏。那时的我,站在她的身旁,听着她的话,似懂非懂,却至今犹记。往后的每一年春雨,仿佛都在滋养着这份深沉的记忆。

有次,在一个春雨的夜晚,母亲和我各撑一把伞,去接父亲下班。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老歌的旋律,又像戏剧的鼓点,在雨夜里轻轻奏响。一路上,我们没有说话,但雨声已足够为我们填补所有的沉默。后来,雨越下越大,母亲怕父亲在雨里淋太久,不得不快走一步,我的脚步又太慢,只能在近处躲雨等他们回来,看着她熟悉的背影在雨中渐行渐远。

那时的我,全然忘却对家人的依赖,只充盈着满心的欢喜和满目的期待,仿佛所有的世界都在这场春雨中融化。既希望这场雨早点结束,好让父亲快点回家,又隐隐期待这场雨最好永不下完,好让我一直沉醉其中。

然而,当我渐渐长大,母亲在雨中的背影已经不再那么清晰,父亲也慢慢到了退休的年纪。那场春雨后的记忆,仍然铭刻在我的心底,每当新春来临,春雨再次悄然而至,那些温暖的记忆便会在我的心头悄然浮现。雨水轻轻地打在屋檐上,滴答作响,仿佛是一种无声的重温,召唤我回到那些纯真的时光。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又下起了春雨。雨丝轻轻打在窗台上,我从书房走出来,望着这片雨雾迷蒙的世界。街道上,偶尔有几位送餐的外卖员撑着伞匆匆走过,他们穿着亮色的雨衣,忙碌的身影在雨中显得尤为鲜明。我看到一位老人也撑着伞走过,步伐虽然缓慢,但他的眼神里却看到了坚定与从容。雨滴打在他的伞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他伴奏,给他鼓劲和加油。每个人的身影,都在这场春雨中显得格外柔和。

这场雨,带着无数故事,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上演。有些故事温暖如春风,有些故事深沉如雨夜,它们随着雨水的滴落,悄然融入每一寸大地,悄然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春雨,带着过往岁月的温情,向我们走来。不仅洗净了尘土,也洗净了我心中的迷茫与焦虑。在这片雨水滋润的大地上,我仿佛重新找回了曾经的自己。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岁月给予的馈赠,它带走了我内心的浮躁,也带来了新的力量与希望。

雨声中,我仿佛再次听见岁月的脚步声轻轻走近,温柔地告诉我:“万物更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些温暖的回忆,随着春雨再次涌上心头,每一场雨,都是大自然写下的诗篇;每一滴雨,都是生活给予的温柔回响。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编辑 李学东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