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学
天冷要加衣,身体会告知。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奔腾坎坷的原野,浸透生命的骨髓,那就是读书。读社会书、纸质书、电子书。
从父母身上,我看到社会这本书的严峻。哪一天没找到工作挣钱,哪一天就会没饭吃。于是五六岁就跟着大人担白泥卖,去煤厂捡二炭供家里烧水煮饭。读书了,坐在教室里感到特别地庄重,腰杆挺得直直的,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装进肚子里,时刻盼望着上课的时间越长越好,哪怕天黑了才放学都要得。因为那时父母关注的眼光会拉得很长,希望的温暖落在我身上好像冬天的阳光。后来考上毕业就有工作的重庆二机校,全家人看见我好像捡到个宝贝,笑得合不拢嘴。
尝到读书甜头,上班后剩余的时间就多读书吧。那时南岸区图书馆还在上新街紧挨着游泳池和溜冰场,不知青春为何物的年轻人,有时间就往图书馆的阅览室跑,手里拿着个本子和笔,看到报纸、杂志上好的句子和形容词就往本子记,手写软了,抄写累了,趁管理人员不注意就把喜欢的报纸撕下来藏在衣服包里。时间久哪有不露马脚的,那次威严的中年男管理员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礼貌而巧妙地让我的不雅行为曝了光。记得那时我的脸很红,发着烧,本来不会说话的我更是结结巴巴反复一句“我赔”,因为中专毕业后上班的工人每月有38.4元的工资。管理员调侃道:“鲁迅先生在《孔乙已》一书中说过,读书之人窃书不算偷。就算你是个读书人,今天原谅你一次,为长知识,损坏报纸偷报纸不算偷。”吓得不轻的我,连感谢的话也没说就一溜烟地跑出室外。一连好几天都没去图书室了。可心痒得难受,思来想去,觉得阅读报纸看书似乎是生命中唯一能看到的光亮,不去真的对不起自己,要不然,业余时间怎样打发嘛。于是,我继续业余时间去图书馆。好在再没见到那位管理员,后来听说他调走了。如今想到这事,得感谢那位管理员。
我在的铁路单位搞宣传,随着岁月的前行,一同搞写作的人,半数以上都进入干部的队伍。
退休后,读书带给生命的温暖更加难得。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走到一起,特别是年龄段近似经历接近的人,有说不完的话题,吹不完的龙门阵。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坐着也感到舒服。有了文学这只眼睛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生命,看待人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生活情趣里面有取之不尽的温暖。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