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树开花
10-09 09:55

□向军

茄子即将过季的时节,露台上那株茄树却意外缀满了花苞。当这份惊喜撞进眼底时,着实有些突兀,像久寂的窗台忽然落了只振翅的彩蝶。

我生在乡下,即便在都市辗转三十年,骨子里自带的农耕烟火气仍没散去。侍弄盆栽蔬菜,于我而言不只是习惯,更像牵着乡愁的根,不敢松也不愿松。四年前春节,我特意从乡下拉了几麻袋熟土,装满网购的大花盆,在露台搭起了“小田垄”。初春的风还带着凉,我掐着时节,赶早坐公交去人和农贸市场,从地摊上挑了茄子、辣椒、黄瓜和番茄的小苗。那些嫩茎顶着两瓣圆叶,像刚睡醒的娃娃,我小心托着带回家,栽进还带着田埂气息的泥土里。

在乡下时,我种庄稼是把好手,可到了露台上,这些菜苗却总不遂人愿。辣椒还算给面子,到了花期便缀满细碎的白花,没多久就冒出一颗颗青绿的小果,透着生气。可茄子、黄瓜和番茄,花倒开得热闹,花落了却不见果影。等盛夏一到,烈日烤得露台像蒸笼,黄瓜和番茄的叶子先蔫了,没几天就枯成了褐色,彻底“缴械”。五株茄子苗,最后也只剩了这一株。为护住它,我在露台上拉了防晒网,每天傍晚搬着小板凳蹲在旁边看,生怕哪片叶子又被晒卷。好在它没辜负这份心思,采收季时,竟挂了两个细长的紫茄。有回挚友来做客,我兴冲冲摘了炒成下酒菜,满心以为是“生态好味”,入口却味同嚼蜡,那一刻的失落,比没结果时更甚。

后来才想通,茄子结不结果、好不好吃,其实没那么重要。真正让人踏实的,是看着自己栽下的小苗熬过酷暑,从蔫哒哒的细茎长成能挂果的植株;是当初埋下的“希望”,真的有了回应。这份回应,比茄肉的滋味更让人记挂。

自那以后,这株茄子便没再开过花。到了茄子该拔秧的“收头”季,它却仍枝繁叶茂,看不出半点要“退休”的意思。我不忍心拔,就把它留在花盆里。冬天寒潮来的时候,叶片冻得发脆,我以为它熬不过去,没想到开春后,它竟从枝干底部冒出了新芽,枝干一天天变粗,枝叶也蹿得更密。我怕叶子太密抢了养分,还小心剪去些老叶。可转眼又到了花期,这株长得比普通茄子壮一倍、高约一米五的“茄株”,却始终没动静——枝丫间只有绿,没有一点花的影子。

我向来有耐心,静等着它“开窍”。一年过去,它只顾着长个子;两年、三年,盛夏的烈日把它晒得叶片卷成筒、枝干发皱,可只要浇上一壶水,不到两个小时,它又会慢慢舒展开叶子,恢复生机。就这么熬了几年,它竟长成了近两米高的“茄树”,主干粗得快赶上小臂的一半。朋友来家里做客,都以为这是株名贵的观赏树,听我说这是茄子时,无不瞪圆了眼睛,连说“从没见过”。

期待这株茄树开花结果,成了我每年的必修课。可失望次数多了,我那点耐心也快磨没了,甚至好几次伸手想把它拔掉——觉得这就是株不结果的废材。但每次手刚碰到枝干,又劝自己:再等等吧,万一奇迹来了呢?

日子一长,我慢慢忘却了让它结果这回事。浇花时顺手给它浇点,顺便拔掉根边的杂草,只把它当成了露台上的一道风景。没想到,近日它竟悄悄缀满了淡紫色的花,一朵挨着一朵,在绿叶间笑得热闹。

看着满树怒放的茄花,我忽然觉得,这株茄树多像身边的孩子啊。恍惚间想起曾读过的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春天一到就灿烂绽放;有的花,要等过夏天、秋天,才肯露出花苞。别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就急着催自己的种子——要知道,是花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它,陪着它晒太阳、淋场雨,看着它慢慢长大,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要相信孩子,更要静待花开。哪怕最后它没开出花也没关系,因为说不定,它本就是要长成参天大树的。

(作者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副秘书长)
编辑 李学东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