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10-14 09:35
□冯浪涛

小时的我极顽皮,小学四年级时看了《鲁滨逊漂流记》,那个勇敢坚强的主人公便成了心中的大英雄,总梦想成为鲁滨逊一样的荒岛大侠。这个梦想在我初一时付诸了行动,三位意气相投的同学经几次密谋,决定去开创属于我们的荒岛。

我们每人的小书包里只允许带一个洋瓷碗、一套衣服,还有火柴和盐巴。一位同学从家里偷来豆腐干和土豆,集合时被要求丢掉,因为我们决定不拿家里一针一线,彻底野外求生存,做真正的鲁滨逊。

出发那天,正值盛夏。我们走过不长的一段公路,然后转入小道,向深山挺进,去寻找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开荒拓地。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条小溪旁,选平坦处驻扎下来。我们在学校有过野炊经验,山林里不缺野菜和柴火,采来野葱、蕨菜和野豌豆尖,石块垒灶,瓷碗作锅,晚餐连汤带水吃了个大半饱。

夕阳从山顶坠下后,山里的夜说来就来。我们将腾空的书包塞满杂草当枕头,睡在大石板上摆起了龙门阵。摆着摆着,不知是谁讲了些可怕的传说,越讲越恐怖,于是心里一紧,顿时安静了下来,这才发现生的篝火早已熄灭。四周一片寂静,漆黑的夜张着血盆大口,风呜呜咽咽像有人在哭泣,猫头鹰和野鸡的叫声显得格外凄厉。我们顿时害怕起来,愉快的冒险之旅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困境,三个人肠子都悔青了,哭够了闹够了,才昏沉沉睡去。

“浪涛,莫睡了,快起来。”朦胧中,一个熟悉且慈爱的声音由远而近。我慢慢睁开睡眼,电筒光里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在父亲的吆喝下,我们三个清醒过来,脸上全是露水,衣服也湿漉漉的,又冷又饿,浑身发抖。

父亲生起了火,有了亮光,也有了温暖。“来,边烤火边吃,天亮了我们就回家。”父亲带了饼子,我们三个狼吞虎咽时,我看见父亲脸色苍白。原来,有胃病的父亲凭着经验和我们沿途留下的蛛丝马迹,一路追来,焦急又疲劳……

参加工作之初,分配在县域海拔最高的边远小乡,属三省交界地带。我独自一人来到车站乘车去报到,到了目的地,心里顿生怯意,粮站的文大哥迅速成为我无话不谈的好友,因为乡里工作人员只有我俩属于同一个时代。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孤寂感便会潮水般涌来。

正当此时,父亲来了。第二天,我乱糟糟的寝室便换了模样:桌椅摆顺了,床铺整洁了,地板干净了,窗户明亮了,连破旧的墙壁都糊上了报纸。

第三天下班,我随父亲来到那个弃之如敝履的厨房,我大吃一惊,更喜出望外:杂物已清理一空,灶台抹得没有一丝油污,餐桌洗得泛白,劈成小木条的干柴码得整整齐齐。灶膛里的柴火像憋不住欢笑,发出噼啪的响声,铁锅里热着早已煮好的饭菜,关不住的香气满屋飘绕。

当我迷茫困顿时,父亲总会出现。36年后的今夏,组织上决定安排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由于生活上的不习惯,更兼膝关节伤痛多年,心里不免有些打鼓。

“娃儿,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看来你得补上这一课才算完美。”父亲仿佛洞察到了我的畏难情绪,已87岁的他豪迈地跟我约定:“等秋凉了,我到村里来陪你,还是住一周。”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文旅传媒集团)
编辑 李学东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