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博会|机甲比武、“机超”登场、还能聊天、服务、做工……智博会展场看机器人各展神通
09-07 20:25 新重庆-重庆晨报 记者 杨新宇
   9月5日至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我市悦来国博中心举行。本届智博会设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智能机器人、智能居家、低空经济五大专业板块,通过专业化展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全面展现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广阔前景的一个神奇窗口,吸引了大批业界人士和市民到国博中心,沉浸式感受智能科技推动产业升级、重构生活场景的独特魅力。
 
   在今年的智博会展场,宇树、智元、地瓜、乐聚、七腾等一大批我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带来上千件展品集中亮相,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物流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利用,此外还有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展场内,机器人不仅能跳舞、冲咖啡,还能准确分拣各种不同类型的物品、用中英双语和观众打招呼、聊天,回答各种问题,此外还能化身“运动员”,踢足球、拳击比武更是赢得市民热情的掌声和赞叹,见证一场机器人的“狂欢”。
 
场景一:机甲比武   一招一式铁拳生风
 
   在智博会展场,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国内机器人“头部网红”宇树机器人的“拳击比赛”。记者宇树科技机器人展场看到,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格斗场”,大批市民和观众把“格斗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只能看到无数手臂拿着手机抢拍。“格斗场”上方的屏幕上,两名机器人拳击选手正灵活地挥拳踢腿,激烈比拼。
 
    直拳、左勾拳、右勾拳、侧踢……一套连贯的动作组合,打得有板有眼。记者挤进“格斗场”内圈,只见两个带着头盔、拳套等护具的机器人,一个叫小黑、一个叫小绿,虽然“身材”不高,却反应灵活,动作干净利落,颇有国际拳手的实战风范。
 
   在小黑与小绿机器人的激烈交锋中,小绿被小黑一记大力勾拳击中头部,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在格斗场中“噔噔噔”连退好几步还是未能稳住身形,仰面摔倒在地。裁判开始读秒:1、2、3、4……小绿没等裁判继续数下去,快速翻转站起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投入战斗,抬腿向小黑踢出一记右鞭腿。
 
    现场观众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加油声,“太有意思了,和真人比赛一样灵活,还自带一些呆萌的气质,比看科幻大片还安逸,倒退回去几年完全想不到这样‘梦幻’般的场景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市民陈先生一边驻足观看比赛,一边用手机录制视频,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场景二:“机超”登场  机器人球员绿茵场上显身手
 
   同样“梦幻”的场景还在国博中心N8馆上演。9月5-7日,作为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重庆国际邀请赛在这里举行。
 
  来自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多国选手,带着自己的机器人“伙伴”前来参赛。这是此项赛事首次次在中国西部举办,也是首次在重庆举行。
 
    带球杀入禁区,一脚射门,球进了……阵阵欢呼在赛场掀起高潮。记者在现场看到,“绿茵场”上来自各国的机器人“球员”分别身着红色、蓝色、橙色等各色的球衣,颇有几分足球明星的风采,他们脚法、动作虽然稍显生硬,但是阵型变换、走位调整却精确到位,一丝不苟,或中场突破、或快速传球、或后卫防守,组织起一轮接一轮的攻防高潮,看得围观的市民连声赞叹:“好一个‘机超’,和看真人踢球相比,各有各的精彩!”
 
     据悉,本次机器人足球赛采用3V3和5V5两种赛制,比拼的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决策规划等技术。这些人形机器人根据编程设定不同的进攻和防守策略,在场上随机应变。
 
  参加3V3机器人足球赛的马来西亚选手谢静卉介绍,队员们要紧盯场上表现,记下失误动作,以便后续优化策略。
 
  “我们队伍在策略上进行了改良,使机器人出脚更快、角度更准,更容易攻破对方球门。”参加3V3和5V5两项比赛的中国选手杨可畅表示,不久前在北京刚与这次参赛的国际队伍交过手,彼此比较熟悉,每支队伍都有独特之处,能直观感受到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机器人行业。
 
    记者了解到,亚太机器人世界杯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赛事。比赛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机器人与工业类赛事的组织与协调,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机器人与AI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本次赛事由亚太机器人世界杯理事会和我市渝北区政府共同主办,主要聚焦机器人足球运动和搏击运动两大项目,将为全球机器人体育运动以及智能科技爱好者呈现一场体育与智能的竞技盛宴。
 
场景三:能聊天、能服务、能分拣搬运   智能机器人“秀”出多元能力
 
 人工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机器人则是人工智能的具象化载体,本届智博会N3馆的主要展品便是各种机器人。
 
 “你好,请叫我小智。我们握握手,握过手就是朋友了……需要我帮你吗?你口渴吗,我帮你倒杯水……来我们一起读唐诗,喜欢那位诗人的作品……”在N3馆的门口,来自上海的智元机器人化身“社牛”,正热情地自我介绍,和参观的市民握手、聊天。
 
 智元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智元已推出远征 A2系列、灵犀 X2系列、精灵 G1、OmniHand 灵巧手系列、四足机器人D1系列、商清绝尘C5等机器人产品,其中远征A2系列以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为主,灵犀X2系列是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它们分工不同,分别聚焦各场景,发挥出“集团作战”优势。
 
现场化身“社牛”,和大家握手聊天的就是远征A2。在讲解接待场景中,远征A2系列凭借10余种微表情和100多个拟人动作的组合,以及360度自主行走和避障能力,导览效果堪比专业讲解员。远征A2旗舰版搭载高精度人脸识别系统,可完成自动唤醒、尊称问候、主动递水等连贯服务。依托大模型和百万级企业知识库,它能与观众和访客进行中文、英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深度对话。
 
 在文娱表演领域,远征A2掌握了太极、京剧、击鼓等数十种表演技能,结合支持百台同步走位的群控系统,让演出兼具科技感与艺术感。
 
  此外,工业智造也是人形机器人未来大规模商用的重要场景。智元机器人目前已经已进入工厂实用阶段,用于物料箱搬运,一台机器人在1小时里能搬运200-300个物料箱。
 
 除了智元机器人之外,记者在N3馆乐聚机器人展台还看到两个正在“工作”的人形机器人:一个站在传动带前,将旁边的物品放上去;另一个则在货架和运输车之间来回搬运盒子。
 
“两个机器人是在模拟工厂的流水线工作流程。”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场景解决方案,也就是用机器人替代一部分物料的人工搬运、分拣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提供了“人形机器人+”商用服务场景解决方案,可以让机器人从事垃圾处理、食物运送、整理收纳等工作。
 
另外,多家重庆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本届智博会上亮相。其中,七腾机器人主要专注于特种机器人,在应急安全领域处于头部位置。现场带来了第三代防爆四足机器人、第三代防爆轮式机器人,新品防爆挂轨机器人。
 
“太智能了,原来以为机器人只是一个概念,或者孩子的玩具,没想到现在他们不仅能做工、能聊天,生活服务能力也超出预期,未来发展前景一定很好。”市民高女士十分感慨。
 
机器人+体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养老、机器人+家庭服务……随着技术的加速迭代进化,人机协同、和谐共舞的未来图景正日渐清晰。机器人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对普通家庭来说,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个聪明可靠又实用的机器人,或许并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专家大咖云集智博会研讨机器人标准化与关键技术  重庆机器人全产业链产值超370亿元
 
作为2025智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机器人标准化和关键技术论坛在智博会开幕当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标准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指出,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我国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标准化工作是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趋势,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筑牢安全底线,以高标准引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林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制造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与高端制造水平的核心标志。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工业制造、应急救援、医疗健康和市民日常生活服务等领域,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本次研讨会聚焦机器人标准化,研讨具身智能、工业大模型、仿生等关键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目的就是要协同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让机器人技术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记者还从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重庆市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把机器人产业摆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突出位置,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应用示范激发创新活力,打出系列“组合拳”。
 
“发展机器人产业,重庆具备良好基础。”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政策完善方面,我市出台了《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和《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以顶层设计护航机器人产业智能发展。
 
在标准制定方面,重庆积极参与机器人国家标准研制,推动关键技术指标与测试方法标准化,以标准引领产业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在技术攻关方面,重庆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家企业突破高性能控制、环境适应等瓶颈,为产品高端化奠定基础。
 
在产品研制方面,重庆华数、七腾自主生产的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和耐高温防爆消防机器人等产品成功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多款产品获评市级首台(套),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应用场景方面,重庆发布开源社区、开放场景、技术攻关等3类共12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榜单,打造32个市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在多行业规模化渗透与深度融合。
 
 目前,我市已培育华数、七腾、川崎、发那科等300余家行业重点企业,汇聚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国检中心等超30家高能级研发平台,构建了涵盖技术研发、整机生产、标准研制、检验检测、集成应用、关键部件、人才培养与场景服务全链条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2024年,重庆机器人产量超6万套,全产业链产值超370亿元。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主编 杨圣泉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重庆晨报原创稿件,请联系重庆晨报获取授权。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