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碚区“碚家关心·共育驿站”家校社协同育人研讨会暨第四届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在歇马街道缙云新居社区举行。活动由区教师进修学院(区社区教育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王玲亲临指导,歇马街道和辖区学校、社区、基金会、企业和家长代表,以及参训学员共110余人参与,并共同见证“共育驿站”示范站点的授牌。

仪式上,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但汉国在致辞中强调,要以“共识”与“落地”为主线,聚焦现实难题、探索破局路径,构建“多元联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新格局。
研讨会上,王大龙和王玲两位专家回顾了家校社共育发展历史,并结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指出,家校社合作是现代教育制度化的选择,是人类教育体系的演变与现实选择,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北碚区后续推进协同育人实践提供权威理论支撑。

与会代表围绕“责任边界”之困、“资源整合”之难、“共育驿站”之策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共同为家校社协同育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据悉,“碚家关心”在2024年荣获“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未来,项目将以“共育驿站”为支点,以联盟为纽带,队伍为引擎,从五个方面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教联体”建设的创新实践:
一是建机制;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由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北碚区社区教育学院)统筹,建立多方参与的联盟架构,通过“联席会议+项目驱动”实现机制破壁、资源整合。
二是统资源;构建“需求单、资源单、项目单+专家库、公益库、案例库”的“三单三库”体系,实现从需求对接到成效反馈的闭环管理。
三是育队伍;依托近300人家庭教育指导者团队,搭建“碚家关心”志愿服务体系,夯实本土育人力量,形成可持续的共育人才基地。
四是强阵地;创建首个“碚家关心·共育驿站”示范站点,打造“家庭育儿加油站、学校资源对接站、社区服务枢纽站”三站合一实体空间。
五是促活跃;基于500份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开展“亲子共读会”“家长成长营”等十大品牌活动,激活社区居民参与,形成可复制的“北碚样板”。